<address id="3tl99"></address>

      <noframes id="3tl99">

      
      

        簡體版| 繁體版
        網站支持IPv6
        廣西防城港港口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信息公開目錄 > 基礎信息公開 > 規劃計劃 > 中長期規劃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防城港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實施方案(2021-2035年)的通知

        2022-07-20 11:00     來源:市政府辦
        【字體: 打印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市人民政府各直屬企事業單位,駐港各單位:
          《防城港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實施方案(2021-2035年)》已經2022年6月27日市七屆人民政府第21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2年7月6日
         ?。ü_方式:公開)
          防城港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實施方案(2021-2035年)
          “十三五”期間,全市各級各部門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部署,扎實開展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社區居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促進了全民科學素質水平整體提高。2020年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7.3%,超額完成“十三五”時期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7.0%的目標任務,為“十四五”時期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但與全國發達地區和廣西先進地區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還存在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總體偏低,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科普資源供給不充分,科普服務能力亟待提升;科普經費投入不足,基層科普基礎薄弱;科普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為貫徹落實《廣西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和《防城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精神,進一步提升我市全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更好地服務建設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推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及防城港市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聚焦建設現代化臨港工業城市的發展定位和“12345”工作思路,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以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為重點,組織動員各方面力量,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提升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防城港新篇章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1.突出科學精神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理性質疑、勇于創新、求真務實、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建設,堅定創新自信,形成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2.堅持協同推進。各級各相關部門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支持、投入保障,引導大中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基層組織、社會團體等力量積極投入科普工作,帶動全民參與,協同推進科學素質工作高質量發展。
          3.深化供給側改革。破除制約科普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突出價值導向,創新組織動員機制,落實相關政策法規保障,推動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創新,提高科普的知識含量,滿足全社會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
          4.擴大交流合作。依托和利用各類開發開放平臺,深化創新合作,豐富合作內容,積極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科學素質國際國內交流,引進用好上級科普工作平臺及資源,推動經驗互鑒和資源共享。
          5.突出地方特色。發揮防城港沿邊、沿山、沿海的區位優勢,著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普活動品牌,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在壯族、瑤族、京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進步政策和科普知識宣傳,突出科普的區域化和精準性,推進全市各族人民科學素質共同提升。
          (三)發展目標
          2025年目標:全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1%,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長足發展,基本建成適應創新型防城港建設需求的現代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體系,“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各類人群科學素質差距明顯縮小,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崇尚創新、科學理性、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2035年遠景目標:全市城鄉、區域科學素質發展差距顯著縮小??破展卜站然緦崿F,科普服務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基本完善,科普參與全市治理的能力顯著提高,創新生態建設實現新發展,科學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為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防城港新篇章、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開展提升行動
          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科學理性思維,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提高,在“十四五”時期開展5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弘揚和傳承科學精神。依托“快樂科普校園行”“青年科學家進校園”,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把傳承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貫穿于育人全鏈條,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展學??萍贾?、科普日等活動,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避險自救、身心健康等知識,營造崇尚科學的校園文化氛圍。
          2.提升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大力推進各年齡段青少年科學教育,把科學教育貫穿學校文化教育的各個環節,全面落實科學課程標準,按要求開足開齊上好各年級科學課程,指導中小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研究性學習”中設計安排科學教育專題,加強科學實驗教學,做到“課程、教師、教材”三落實,定期開展學??茖W課教學質量調研,提高科學教育課程教學質量。注重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接受科學素質教育的銜接,加強對探究性學習的指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支持大中院校學生開展創新實驗、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3.營造多方參與的科學教育氛圍。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青少年科學教育資源,促進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機結合。鼓勵中小學校充分發揮教師、家長在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開展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課后服務。積極利用科技場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社區活動場所等,廣泛開展青少年科學探究與實踐活動。充分使用科普大篷車、流動科技館巡展、農村中學科技館、鄉村學校少年宮、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等資源,開展課外科技興趣小組活動、校園科技節等科學教育和科普活動,推動實現科技教育活動在所有中小學校全覆蓋。加強利用校園網絡、廣播站、宣傳欄等加大科普知識宣傳,不斷增強崇尚科學的校園氛圍。有針對性地加強邊境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脫貧地區的人才培養和設施建設,促進青少年科學教育均衡發展。
          4.完善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機制。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舉辦防城港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青少年科技運動會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學科競賽,培育、推薦優秀選手參加國家級、省級賽事,為青少年提供多樣化的科技創意、發明創造等展示平臺。積極推薦參加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自治區主席獎評選,加強與先進地區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建立科學有效的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發現、培養和激勵機制。深入推進青年開展科技創新創造創業,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為青年將科技創意轉化為實體成果提供渠道、平臺和資助,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團市委,市科協;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婦聯,市科技局、民宗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委、應急局、林業局、海洋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廣泛開展農村科普活動。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農民豐收節、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八桂科普大行動等活動,組織有關單位、企業的科技人員深入農村與基層科技人員、科普志愿者一起,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防災減災、衛生健康、移風易俗等,傳播科學的生產生活理念,反對邪教和破除封建迷信,幫助農民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科學素養,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樹立鄉風文明新風尚。
          2.大力培育高素質現代農民。圍繞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需求,充分發揮“壯美廣西·黨建云”平臺、農民講習所、農業推廣服務站(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層農技協等在農村培訓中的作用,面向農民開展科學教育培訓。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實用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就業創業能力,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培訓工程、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工程,舉辦新時代農民技能大賽、鄉土人才創新大賽等。完善培訓目標責任管理、進展情況通報、受訓對象評價等制度,不斷激發農民參加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笆奈濉逼陂g,培養3500名高素質農民,培育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
          3.實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支持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振興,開展農業科技推廣、科學生產生活知識宣傳。組織動員科技人員深入鄉村開展科技志愿服務,開展鄉村科技特派員服務行動,組建以農村實用人才、鄉土人才為主體的農技專家咨詢服務團和志愿者隊伍。加快推進科技小院建設,引進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優質科技資源扎根農業農村。積極申報和組織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和廣西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建設完善農村科普示范體系,加強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普及。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快速通道和市、縣、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網絡,促進我市主導品種、主導技術的推廣。
          4.提升農村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加強農村科普服務平臺和資源建設,優化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場所的科普資源配置,完善農村科普宣傳專欄、數字農家書屋等科普設施。引導有條件的縣(市、區)開展科普示范縣(市、區)、健康促進縣(市、區)、文明鄉村等創建活動,推進農村科普基地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加快農村科普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在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中增加科普設施功能,充分利用“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等加強科普內容推送,推動優秀科普資源在農村落地應用。動員農民參與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農民微視頻展播、農技“云課堂”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學教育和科普活動,強化以新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中的應用。
          5.加強農村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科普工作。引導社會科普資源向欠發達地區農村傾斜,加強少數民族聚居區、邊境地區、脫貧地區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加大對少數民族群眾和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的科普服務力度,優先扶持邊遠地區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海邊山科普行”“國門科普”宣傳等特色活動,結合壯族“三月三”、京族“哈節”等民族節日組織開展科普宣傳,促進農民科學素質提升。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開展面向邊遠地區群眾的科普教育、傳播與普及,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科普宣傳活動。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協;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教育局、科技局、民宗委、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委、應急局、市場監管局、林業局、鄉村振興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提升產業工人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在港口區開展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支持企業用工示范縣試點,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向全市推廣開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強化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宣傳教育,參與“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評選等活動,培養造就更多“勞模工匠人才”,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2.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開展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和轉崗轉業培訓,組織實施“雙千結對”“以工代訓”等崗位技能培訓,開展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支持企業用工專項行動,依托企業開展定向、定崗訂單式和項目制培訓,提升產業工人的文化水平和職業技能。將產業工人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內容納入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課程內容和培訓教材。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推進高級研修、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基地等項目的建設。
          3. 發揮科學知識學習平臺作用。大力推介上級單位建設的科學知識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引導產業工人通過有關平臺接受知識普及、知識查詢、知識測試等精準服務。積極推進防城港市公共實訓基地(技工學校)建設,大力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產業工人科普活動,滿足產業工人對科技、科普信息的需求。發揮“科創中國”平臺作用,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
          4.開展安全健康主題科普教育活動。組織開展農民工創新創業大賽、農民工職業技能大賽等賽事,開展“五小”等群眾性創新活動,深化“安全生產示范崗”“巾幗建功”等創建活動,深化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等競賽活動。實施進城務工人員、新業態從業者科學素質行動,深入開展科普進工地、進企業、進園區等活動,滿足產業工人對科技、科普信息的需求,積極推動互聯網企業做好快遞員、網約工、互聯網營銷師等群體科學素質提升工作。
          〔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教育局、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民政局、水利局、衛生健康委、應急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培育老年人健康科學的老年生活觀。廣泛宣傳科學世界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老年人生活和宣傳教育活動中,鼓勵老年人以積極的態度享受晚年生活,追求自我完善,提高主觀幸福感。宣傳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提高老年人破除迷信、辨別偽科學的能力。
          2.開展老年人信息素養提升行動。加強家庭、社區、社會協同,提升老年人信息素養。依托社區科技志愿活動,普及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增強老年人適應信息環境的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各種信息詐騙,提升老年人應對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的能力,適應智慧城市生活。
          3.開展老年人健康素養提升行動。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家庭、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通過科普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普及醫療保健、營養膳食、食品安全、健康生活、應急處置、防災減災、低碳環保等知識,讓老年人在獲取科技知識的同時,樹立健康觀念、提高健康素養、養成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
          4.健全老年人科普服務體系。加強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的建設,為老年人繼續學習提供便利。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科普資源,向老年人提供科普服務。發展壯大熱心老年科普服務的志愿者隊伍,為老人提供貼心和周到的科普服務。
          5.鼓勵老年人參與科普志愿服務工作。營造老年人參與科普服務工作的良好環境,大力發展老年協會、老科協等組織,發揮老年人在咨詢、智庫等方面的作用。組建老年人科普演講團,發揮老科技專家在社區、農村、校園科普中的作用。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科學普及等志愿服務工作。
          〔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民政局,市委老干部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教育局、科技局、生態環境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應急局、市場監管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ㄎ澹╊I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切實提高科學決策能力。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對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防城港經濟社會發展。
          2.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組織引導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學習更多與工作相關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掌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辯證關系,切實找準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
          3.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認真貫徹落實《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大力開展面向基層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特別是民族地區、邊境地區、脫貧地區干部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各級政府每年舉辦科學素質專題講座1次以上,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堅持把科學素質教育納入年度干部培訓內容。
          4.在公務員任職考核評價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并有效落實。
          〔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科技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林業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實施重點工程
          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著力解決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科學素質建設高質量發展,在“十四五”時期實施6項重點工程:
          (一)科學教育和培訓工程
          1.有效提升教師科學素質。在教師職前培養和繼續教育中,增加科學教育意識和科學素質的相關內容,將科學精神納入師德師風范疇,推動教師群體廣泛樹立科學道德和科學精神。
          2.完善科學教師培養體系。加強中小學??茖W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校建立專職或兼職科技輔導員隊伍,建立和完善科技輔導員激勵機制。加大對科學教師的培養力度,通過舉辦科技輔導員培訓班、骨干教師培訓班、科學教師研討交流活動等,不斷提高科學教師的科學教育水平。選派優秀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參加廣西中小學教師科學營等培訓進修和科技交流活動,提升科學素質和科學創新能力。
          3.組織開展科學教育示范行動。發揮科學教育優秀典型的示范效果,力爭創建不少于10所科學教育示范學校。加大科學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的展示推廣力度,提升中小學校長科學教育理念和意識,以點帶面推動科學教育的綜合改革。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為契機,全面加強科技教學基礎設施建設,配齊必要的教學儀器和設備,建立健全學??萍蓟顒邮?、實驗室、圖書室,為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提供基礎條件支持。
          4.積極推動科學教育和培訓資源共享。鼓勵科技場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普基地、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公共機構及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科學教育與培訓,推動科教資源共享共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互聯網+”科學教育培訓體系,提高科學教育與培訓水平。
          5.大力推進網絡科普扶智行動。加強農村中小學的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網絡設施、科普設施等基礎配備。充分利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推動發展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和“云課堂”,促進邊境地區、少數民族聚集區、脫貧地區的科學教育信息化發展。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科協;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技局、民宗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林業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1.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積極爭取創建“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引入“科創中國”創新資源。承接廣西科技計劃(工程、專項、 基金等)科普任務,帶動項目落地實施和科普事業發展。推動相關科技獎項評定列入科普工作指標,推動將科普工作業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開展科技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計劃的科普服務評價,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有效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引導科普機構、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等,挖掘和開發具有防城港特色的科技和科普資源,努力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向科普產品的轉化。
          2.提高科研機構和科技設施的科普服務能力。支持和引導大中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建設科普場所,積極參與創建科普教育基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推動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等合作,及時普及科技成果,大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3.推進基礎研究及前沿技術科普化。依托科技計劃項目特別是重大科技項目成果,開展科技知識宣傳、科普創作和科普活動。開展院士專家校園行、企業行、社區行、農村行等系列科普活動。支持和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編創科普圖書、撰寫科普文章、研發科普展教品和制作科普紀錄片、微視頻、公益廣告等。
          〔牽頭單位:市科技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協;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林業局、海洋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1.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與指導。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縣(市、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建設計劃。加強科普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和服務能力提升,引導有關單位、部門和企業完善科普基礎設施管理使用辦法。加大對公益性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經費投入,引導和扶持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興辦、建設、資助科普基礎設施。
          2.加強現代科普場館建設水平。繼續做好防城港市科技館免費開放工作,引導有條件的縣(市、區)建設綜合性科技場館,鼓勵利用社會資源建設特色科普場館和流動科技館。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建設專業或產業科普場所,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面向公眾開放研發機構、生產設施(流程)或展覽館,支持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群眾藝術館、圖書館開展對外科普展示。建立完善以實體科技館為依托,以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為拓展和延伸,輻射基層科普設施的現代科技館體系。推動“館校結合”模式,力爭“十四五”期間實現科普大篷車活動在偏遠地區全覆蓋。
          3.加強科普基地建設。鼓勵和支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衛生健康、應急安全、食品藥品、農業農村、氣象、地震、消防等行業或部門加強科普基地建設。到2025年,全市新建自治區級科普教育基地5個以上。引導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年大學、主題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人文景區等強化科普教育功能。推動旅游與科普深度融合發展,以“海邊山”資源為依托,以大健康文旅項目為支撐,探索“科普基地+研學+旅游”等發展模式。加強各類科普教育基地的聯動,提升科普教育服務能力,擴大科普活動影響。
          4.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加強社區、村屯科普服務設施建設,拓展和完善現有基礎設施的科普功能。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和廣西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建立一批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社區、科普示范學校等基層科普示范單位。鼓勵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建設具有科學教育、培訓和展示功能的綜合性科普活動場所和科普設施,培育發展社區科普益民和農村科普惠農服務站,加快建設農村中學科技館、鄉村學校少年宮等農村青少年科技活動場所。引導有條件的縣(市、區)積極開展科普示范縣、健康促進縣、文明鄉村等創建活動。到2025年力爭全市70%以上的城市社區建有一個科普活動室(或科普學校)、一個科普畫廊,50%的行政村建成“一站(科普活動站)一欄(科普宣傳欄)一員(鄉村科普員)”。
          〔牽頭單位:市科協,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老干部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教育局、民宗委、民政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委、林業局、海洋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ㄋ模笨破漳芰μ嵘こ?/b>
          1.完善應急科普長效機制。在市應急防控體系中,加強應急科普會商機制建設,增加科普議題設置。在處置環境污染、重大災害、重大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時,強化跨部門密切協作和媒體溝通協調,及時開展應急科普工作,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工作。
          2.加強應急科普平臺建設。落實建立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貫通的應急廣播科普平臺職責。聚焦應對事故災難、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環境污染等突發事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廣播、電視、科普e站、應急廣播等宣傳平臺,及時開展應急科普宣傳。通過線上線下專家開展科普服務,及時了解權威信息及其他應急科普專題宣傳,準確、及時開展科學辟謠,防止假科普、偽科普。
          3.強化應急體驗場館建設。利用現代先進技術和傳播手段,加強防城港市應急安全教育體驗中心建設,建設涵蓋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方面應急安全常識的線上線下應急安全體驗場館,不斷拓展應急科普宣教陣地。多渠道開展應急科普知識宣傳普及,全方位向公眾宣傳安全文化,提高公眾應急科學素質和防護能力。
          4.開展應急科普內容建設。探索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應急科普圖書、科普掛圖、科普視頻等優質科普資源,開展適用于當地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機制和法規的科學解讀。推進科技場館、教育基地、災害事故遺址等設立應急科普宣教專區。
          5.開展應急科普主題宣教活動。利用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安全生產月、119消防宣傳月等時間節點,開展知識宣講、技能培訓、案例解讀、應急演練等多種形式的應急科普宣教活動,全面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
          〔牽頭單位:市應急局、衛生健康委,市科協;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老干部局,市科技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市場監管局、林業局、海洋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科普隊伍建設工程
          1.加強科普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加強科普工作者隊伍建設,依托大中專院校、科研機構、學會、科普組織、科普場館、科技團體、中小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培養科普人才。強化科普工作者培養和繼續教育,全面提升在職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人員的科學素質和業務水平。支持和鼓勵科普人員、團隊開展學習交流,提高科普人才隊伍綜合素質。
          2.加強專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面向科普場館、科普基地、新媒體科普等領域大力發展專職科普人才隊伍,落實上級科學傳播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工作,鼓勵大中院校、科研機構、企業設立科普崗位。充分發揮科技社團、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等作用,搭建科學傳播服務平臺,發展壯大防城港科普專家團隊。結合科學教育和課外科普活動,重點在中小學校、科普場館、青少年宮等建立專兼職青少年輔導員隊伍。大力培養本地科普傳媒專業人才,特別是新媒體科普傳媒人才。動員和組織科技特派員、大學生村官、農村致富帶頭人、氣象信息員、中小學教師和科普志愿者等擔任科普宣傳員,實現鄉村、社區科普宣傳員全覆蓋。
          3.加強科技志愿者隊伍建設。各級各部門要將科技志愿者工作納入本單位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工作,依托專業人才和職能優勢,建立科技志愿服務網絡,探索建立“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部門領單、科技志愿服務接單”的“訂單認領”科技志愿服務模式。發動社會大眾積極參與科技志愿服務活動,注冊成為科技志愿者。積極開展科技志愿者交流、培訓、經驗推廣等工作,不斷提高志愿服務能力水平。在大型主題科普活動和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動中,為科技志愿者提供參與科普實踐的機會,充分發揮科技志愿者的作用。建立健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科技志愿者動員機制,發展應急科技志愿者隊伍。
          4.提高科技工作者科普服務能力。通過宣傳教育、能力培訓、榜樣示范等增強科技人員的科普能力,推動將科普工作納入業績考核,調動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
          〔牽頭單位:市科協,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宣傳部、老干部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民宗委、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委、林業局、應急局、林業局、海洋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工程
          1.用好科普國際交流平臺。充分利用國家對廣西開展科普國際化探索的支持,吸引更多科普交流資源集聚防城港。積極參與廣西和東盟各國在公共衛生、綠色發展、科技教育等領域的雙邊、多邊合作,強化科普資源共建共享,促進科普項目交流,推動中國—東盟科普國際交流高質量發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平臺,面向東盟國家推送優質科普信息,促進科學傳播與普及。
          2.積極參與科普國際交流和合作。聚焦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環境等領域,整合各部門、大中院校、企業、科研院所等各方資源,加強聯合協作,拓展交流領域、擴大交流范圍、提升交流層次。以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為重點,組織參加廣西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暨東盟國家及粵港澳青少年機器人邀請賽等科普交流活動。在中越官方和民間文化、體育、旅游等合作中,增加科技文化輸出和科普交流內容。
          〔牽頭單位: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配合單位:市委黨校,市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委、林業局、應急局、海洋局、氣象局,防城港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防城港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由防城港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工作,各成員單位和有關部門按照工作分工,將有關任務納入本部門本單位工作規劃和計劃,充分履行工作職責。市科協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做好溝通聯絡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進科學素質建設。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領導當地科學素質行動規劃實施工作,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本地區總體規劃,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各縣(市、區)科協牽頭實施本地區科學素質工作規劃、計劃,建立完善有關部門和單位參加的科學素質工作協調機制,會同各相關部門全面推進本地區科學素質建設。
          (二)優化工作機制
          建立完善共建機制。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建立科學素質建設共建機制,與市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健康防城港、食品安全城市等創建活動有效銜接。
          優化檢測評估機制。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各縣(市、區)、各部門推進科學素質建設情況,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檢查,推動工作任務的落實。
          落實激勵獎勵措施。對在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積極向國家和自治區推薦參加評獎評優,按照上級有關規定給予表揚和獎勵。
          (三)強化條件保障
          完善政策保障。在有關政策中,體現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和要求,推動科學素質工作法制化建設。將科普人才列入各級各類人才獎勵和資助計劃。探索推進科普理論和實踐研究。
          保障經費投入。各級人民政府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根據財力情況逐步提高科普經費的投入水平,并確保??顚S?。各有關部門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統籌考慮和落實科學素質建設所需經費。要建立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加大科普投入。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

          97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97

              <address id="3tl99"></address>

              <noframes id="3tl99">